生于1970年,于1990年參加工作,1992年在磨浮車間做副班長,2010年至今在成品車間任段長一職。這是丁兆金的簡要介紹。
多次被評為公司和廠先進個人;2011、2012年被評為公司先鋒 □□ 員;連續(xù)三年被評為公司勞模;在成品車間提出十多項合理化建議以解決生產(chǎn)工藝問題,為該車間生產(chǎn)平穩(wěn)運行做了突出貢獻。這是廠部對他的評價。
“敏于行,訥于言”,是采訪時對他的印象。
2010年,三十畝地選礦廠成品車間改造后,陸續(xù)更換了電磁爐、壓濾機、風干機等主要設備。丁兆金臨危受命,來到這里擔任段長一職。為了盡快熟悉設備,保證生產(chǎn)平穩(wěn)運行,他搜集了該車間的工藝流程圖以及所有新設備的技術資料,不是躲在辦公室一頁頁的啃書,就是不停的跑現(xiàn)場,一點點的琢磨、一件件的處理問題,兩個月夜以繼日的工作,不但能夠熟練操作設備,甚至當設備出現(xiàn)故障時,他可以從職工的敘述中準確判斷出問題所在,大大節(jié)約了檢修時間;他總結(jié)出一套簡單可行的操作方法,使大家在短時間內(nèi)熟練操作技術;制定了詳細的設備維護保養(yǎng)規(guī)程,使設備管理關口前移,及時處理潛在故障,保障設備正常運行。
當車間工作步入正軌,大家都以為丁 □□ 會歇歇的時候,他卻比以前更忙了?!斑\轉(zhuǎn)起來的設備,才能看出來存在的問題,有的甚至是設計時沒有考慮到的,必須精益求精、變被動為主動,才能使設備運轉(zhuǎn)更流暢”。這樣的想法,讓丁兆金對這個車間、對每臺設備都無比“挑剔”。
礦漿進入濃密機后需要一段時間的沉淀,原先的濃密機已不能滿足如今的生產(chǎn)量,往往礦漿中的鉬精礦未來得及完全沉淀,就從溢流沿流出,返回到磨浮車間,浪費生產(chǎn)資源、降低產(chǎn)品產(chǎn)率。丁兆金根據(jù)如今的礦量、礦漿沉淀時間,反復計算,將濃密機溢流沿加高了40cm,干凈漂亮的解決了這一浪費問題。
看得見的礦漿,他要節(jié)省;看不見的粉塵,他也想回收。成品車間房頂?shù)某龎m風機排出的煙塵中含有大量的鉬精礦,以往都是待到煙塵集落到一定厚度,隔三差五的用水管沖洗。他順著這一思路,在房檐下新建了一個小型回收池,在除塵風機旁砌了一道水泥臺,根據(jù)出量多少,及時沖洗,并將污水引至回收池回收,僅此一項,每年可回收鉬精礦2噸左右。
更換設備后,30m濃密機和沉淀池重新投入使用,而它們之間的連接管線坡度平緩,一到冬天出量,這里就成了讓人頭疼的“添堵物兒”——近百米的管道被凍的結(jié)結(jié)實實,點著柴堆、汽油從外面烘烤加熱,往往得兩三天才能疏通。丁兆金設計把管道抬高,加大坡度,并在管道最低處加裝了排水閥,每次出量后打開閥門,排空污水,不但杜絕了管道凍結(jié),排出的水收返回小型回收池,減少浪費杜絕污染。
類似這樣的改革還有很多。不光在技術改革上盡心盡力,就連班上的瑣事,他也一樣事事當先。
過濾機更換濾布,他二話不說,自己擼起袖子先干起來,活干完了,他也成了泥人;煙道怎么清理,清理哪里,他依舊沖在最前,看到他渾身煙塵、滿臉灰分、微笑時露出牙齒,就知道活干得漂亮;清理冷卻水散熱感應線圈,刺鼻的硫酸,讓他睜不開眼睛,嚴重時淚流滿面,不但活難干,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,平時看著大大咧咧的他,這個時候卻是一臉嚴肅,全是謹慎;壓濾機故障,設備檢修,他都在現(xiàn)場……有人說他是車間的保醫(yī)員,又是車間的勤雜工。聽到這些,他只是呵呵一笑。
默默做事,把每一件事都做到“講究”而不是“將就”,用實際行動詮釋敬業(yè)的意義,帶領車間職工,為三十畝地選礦廠生產(chǎn)工藝的最后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把好關、站好崗,這就是丁兆金。